Search

我們是否想過,在跟孩子互動的過程中,去理解跟協助他/她的人生選擇?

有太多時候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我們是否想過,在跟孩子互動的過程中,去理解跟協助他/她的人生選擇?

有太多時候,作為父母的自己,替孩子規劃了一條自以為平順不吃虧的人生道路,只要他們照著這個方向去,就能少走「冤枉路」,更接近成功。又或者,這是我們定義理解的成功?

當孩子的人生動力跟我們互相牴觸時,我們是妥協?是衝突?還是完全放棄?最後變成漠不關心?

阿耕(許元耕)的故事,是 #跑步不要聽 製作51集以來,令我非常有感觸的一集。也讓我有機會反省自己身為一個家長,是不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,扼殺了他們的天賦跟創意,阻斷了他們的熱情,只因為那條他們選擇的路,不符我的期待?

我們都害怕改變,都對出人頭地有一個既定的刻板印象,就跟社會對於體育班有著標籤化的印象一樣,能夠像阿耕這樣衝破體制,衝破教育理念(對,他媽媽就是校長,一個不斷進化的教育家)的年青世代,我們是否欠缺理解跟同理心?

節目中有段話印象深刻,阿耕說他決定讀體育班後,家人並沒有因為不同的選擇而「嘲笑我」

「有些家長看到小朋友失敗了,就會說,你看吧,我早就跟你講了」阿耕這麼說

阿耕已經往自己人生設定的方向前進,你可以說他是憤青、滋事份子,但我覺得他好勇敢,很令我佩服。而跟家人間的關係,從開始父母的不諒解,到不斷的溝通(寫信),算是得到了一種和解。

節目最後,我請阿耕錄一段話給媽媽。那剎那,我真的很感動,也會想起,如果兒子也錄了一段話給我,心裡會有多麼的激動。你一定要聽到最後,才能深刻體會一個孩子最內心深處的聲音。

跑步不要聽不只是一個運動頻道,我們更希望藉由不同跑者(選手)的人生故事,去關心每一個面向的人生。

#EP51滋事份子不是來亂的 #podcast耕我閒聊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